網路安全
是指針對連接網路裝置、網路中傳輸的資訊、利用網路運作的軟體及透過的服務,這些項目的安全都包含在網路安全範圍內,有心人士會透過對網路的侵害,來達到竊取敏感資訊,癱瘓裝置、軟體或服務等,進而製造出個人的身份被盜用與詐騙,甚至是企業的重要資料被竊取或無法正常營運等問題。
系統安全
電腦系统或者網站系統的安全,會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隱藏於其中的缺陷也隨之浮現或被發掘,這些缺陷我們通常稱之為漏洞,而漏洞的存在將使得系统和資料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授權機制都面臨有心人士的威脅。針對系統安全,通常會透過對漏洞進行管理作為應對措施。漏洞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定期進行資安檢測,如系統弱點掃描,並以風險為依據排定補救措施優先順序。此外最好隨時檢測資訊環境中是否存在異常的網路行為,以提前發現漏洞。
應用程式安全
上述說明中有提到軟體安全中包含了應用程式安全,而應用程式玲瑯滿目,更與生活也息息相關,從文書作業、訊息的傳遞到商業的交易都有應用程式的存在。我們需要了解如何避免有心人士從應用程式的運作中,找出潛藏的漏洞,進而用以侵害個人隱私,財產甚至是人身安全。因此使用者必須留意且重視正在使用的應用程式之來源、發佈應用程式的單位或組織是否主動地檢視程式的安全性,並在整個應用程式生命週期內保護程式避免威脅迫害。降低網路犯罪者找出並利用應用程式中的漏洞來竊取資料、智慧財產以及機密資訊等行為。
資料加密及身份認證授權
在資料安全上除了確保資料的保存外,也要考慮到資料被竊取的可能性,目前有許多的機制及技術能對資料進行加密,讓非經授權的有心人士無法識別及解讀,萬一發生被竊取時,可以藉此增加對資料的保護能力,降低損害。近期頻傳的勒索病毒也是對資料保護的嚴重考驗,過去單純保護資料不被竊取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這種惡意行為,必須採取新的資安思維及防護技術來保障資料。現今的生活中,已不再需要到特定地點辦理,使用網路就可以執行,大大地增加便利性,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確保身份認證的授權身份、資料的管理及使用。近年來國際間提出許多相應的規範與認證,政府單位、金融機構服務及企業網站,可以參考或遵循國際標準或國家規範,來保護及使用民眾的資料。
雲端安全(雲端運算安全)
所謂的「雲端運算」與傳統電腦系統及架構不同之處,雲端運算是一定要透過網際網路來使用可共享的軟、硬體資源之運算技術。由於雲端運算是依靠著網路來實現,並且能將架構中的軟、硬體及應用程式,以共享的方式提供給不同用戶使用,因此在討論雲端運算安全時,必須將網路安全、系統安全、應用程式安全及資料加密安全及身份認證授權等條件一起考量,所以一個可靠且值得信賴的雲端運算環境必須同時具備多個面向的安全能力。